【六稳六保指的是什么】“六稳”和“六保”是近年来我国在经济和社会发展过程中提出的重要政策导向,旨在稳定经济增长、保障民生底线。这两个概念分别从不同角度出发,共同构成了当前国家宏观调控的核心内容。
一、六稳是什么?
“六稳”是指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重点稳定的六个方面,具体包括:
1. 稳就业:确保就业形势总体稳定,促进劳动者充分就业。
2. 稳金融:维护金融市场稳定,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。
3. 稳外贸:保持外贸基本稳定,推动对外贸易持续健康发展。
4. 稳外资:吸引和利用外资,提升对外开放水平。
5. 稳投资:保持投资合理增长,增强经济发展后劲。
6. 稳预期:稳定市场和社会对经济发展的信心。
二、六保是什么?
“六保”则是为了应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,确保经济社会运行基本稳定而提出的六个保障目标,具体包括:
1. 保居民就业:优先保障重点群体就业,特别是高校毕业生、农民工等。
2. 保基本民生: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,如医疗、教育、住房等。
3. 保市场主体:支持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,激发市场活力。
4. 保粮食能源安全:确保粮食和能源供应稳定,维护国家安全。
5. 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:保障关键行业和领域产业链、供应链畅通无阻。
6. 保基层运转:保障基层政府正常运行,提升公共服务能力。
三、六稳与六保的关系
“六稳”强调的是对经济运行整体态势的稳定,而“六保”更侧重于对社会基本运行和民生底线的保障。两者相辅相成,共同构成了当前国家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。
“六稳”是手段,“六保”是目标;“六稳”为“六保”提供基础,“六保”为“六稳”筑牢底线。
四、总结对比表
项目 | 六稳 | 六保 |
内容 | 稳就业、稳金融、稳外贸、稳外资、稳投资、稳预期 | 保居民就业、保基本民生、保市场主体、保粮食能源安全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、保基层运转 |
侧重点 | 经济运行的稳定性 | 社会运行和民生底线的保障 |
目标 | 促进经济平稳发展 | 确保社会大局稳定 |
关系 | 手段 | 目标 |
通过“六稳六保”的实施,我国在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外部不确定性时,能够有效保持经济韧性,增强社会稳定性,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