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扞格是什么意思】“扞格”是一个汉语词汇,常见于古代文献和现代书面语中。它通常用来描述事物之间存在矛盾、不协调或难以融合的状态。在不同的语境中,“扞格”可以有不同的含义,但总体上都与“冲突”、“不一致”相关。
一、
“扞格”一词源自古汉语,主要表示事物之间的不相容或矛盾状态。它既可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意见不合,也可以用于描述制度、政策、思想等方面的不协调。在现代汉语中,虽然使用频率不高,但在文学、历史或学术文章中仍有一定应用。
该词常用于表达一种“难以调和”的状态,比如思想上的对立、行为方式的冲突等。理解“扞格”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文本中的矛盾关系和深层含义。
二、表格展示
| 词语 | 扞格 | 
| 拼音 | hàn gé | 
| 注音 | ㄏㄢˋ ㄍㄜˊ | 
| 词性 | 动词/名词 | 
| 基本释义 | 1. 相互抵触,不协调; 2. 形容意见不合,难以调和; 3. 指事物之间的矛盾或冲突状态。 | 
| 出处 | 《汉书·董仲舒传》:“今欲以先王之政,治当世之民,其势不可得,其心又不安,故曰扞格。” | 
| 现代用法 | 多见于书面语、文学作品或学术讨论中,较少用于日常口语。 | 
| 近义词 | 冲突、矛盾、不合、抵触 | 
| 反义词 | 融洽、和谐、一致、协调 | 
| 例句 | 1. 两人的观点扞格难入,无法达成共识。 2. 这项政策与现实情况扞格,难以实施。 | 
三、结语
“扞格”虽非现代常用词,但其意义深刻,适用于表达复杂的人际关系或社会现象中的矛盾与冲突。在阅读古文或分析社会问题时,了解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准确地把握作者意图或事件本质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
